陶春生前好友周瑟瑟、胡亮、朱晓剑发文缅怀 “坚硬如水的诗人”
11月16日上午,年仅49岁的四川诗人陶春,因心脏病突发去世。这一消息让陶春生前的好友倍感惊愕。北京诗人、《中国当代诗歌年鉴》主编周瑟瑟发文悼念:“陶春兄弟一路走好,一个爽快大气的诗人。”诗人、诗歌评论家胡亮以《存在诗刊》作品集总第6辑的照片配文:“惊悉噩耗,痛催心肝。”作家朱晓剑则用手机敲出长长文字,怀念与陶春的过往。
陶春
周瑟瑟:世间又少了一个坚硬如水的诗人
陶春为人大气豪爽,我很喜欢他的性格与脾气,或许是川人与湘人性情相投,我们都办诗歌民刊,我大他三岁,他用四川话叫我名字时的样子此刻重现在我眼前,我会一直记得他坚定的眼神,他的八字胡,他发亮的额头与乱发……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诗人就是普通的人,死神来时谁也不会通知,只不过留下作品在人世。我搜索我的电脑,找到了他发给我的诗与诗论,世间又少了一个坚硬如水的诗人,《存在》少了一员猛将,我再也见不到张飞一样扑过来哇哇叫我名字的陶春。
胡亮:他献祭般的写作,如同雄鹿以血养角
我与内江诗人陶春相识已有十余年,是老朋友老兄弟,他为我的《琉璃脆》写过万言书评。他的三重身份:诗者、编者和论者——分不清轩轾,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民间的一个诗歌独在。
作为论者——或作为批评家——陶春在社交与求真意志、感性与性感、激情与判断力、现场与历史感、文学刻度与哲学刻度、地域性与全球化视野之间履险如夷,并能自成一种具有较高辨识度的诗化批评。他的献祭般的写作,如同雄鹿以血养角,自有让人肃然起敬的风骨与襟怀。陶春的去世,是四川诗歌界的重大损失。
朱晓剑:这样的诗旅,让人难忘
今天忙于写稿。午饭后,才刷朋友圈,意外地看到四川诗人陶春兄因病突发辞世的消息。
这实在是太意外了。
和陶春认识,是2004年或2005年的事儿。后来,《芙蓉锦江》创刊,组织采风活动,也一起走过邛崃平乐、都江堰大观、龙泉驿等地方。诗酒欢聚,快意江湖。
再后来,《存在》诗刊多次在成都举行新刊首发活动,也参加过多场活动。有一段时间,我开网上书店,也买过《存在》诗刊。
有一年,我从五桂桥客运站坐车去内江耍,陶春接待。那一晚上,内江下雨,朋友聚会之后,两个人在一起吃羊肉汤,喝小酒。
有一年,陶春先抵达龙泉驿,晚上在沫若艺术院聚会。第二天,陶春和我在龙泉驿客运站坐大巴车去绵阳,那天,绵阳的几位诗友等到一两点钟才吃午饭,这样的情感很难得。
有一天,我们还专程去李白故里江油,逛了李白纪念馆。第一次见到诗人蒋雪峰、刘强等老师。
这样的诗旅,让人难忘。陶春后来内江、成都两地奔走。前几年动了手术,不再饮酒。
去年,在青城后山的一家农家乐聚会的时候,陶春的弟弟陶迅告诉我说,陶春又开始饮酒,而且劝也劝不住。这实在不应该。我当时还跟陶春做了交流。
陶春的诗好,在四川诗坛,他常常给大家带来快乐。只是最近几年,很少参加诗歌活动,和陶春见面的机会少多了。但每年还是见上一两次。
现在,陶春离开了诗坛,也离开了朋友们。想起与陶春交往的点滴往事,让人感慨。如今,像他这样真性情的诗人不多了。
……
那天堂虚渺中有超然之纯净仿佛隔着一棵树又一棵树(节选自陶春的《梦境》)
红星新闻记者邱峻峰曾琦编辑乔雪阳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