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招标如何公平竞争?援企惠企政策为啥感受不明显?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询问
“部门执法影响企业经营怎么办?”“有的政务服务事项名义上进了政务服务中心,为啥实际上办事还要在服务大厅和各部门之间多头跑、往返跑?”“有的政府采购,为何对供应商实行差别待遇?”……7月27日上午,四川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期间,常委会会议在听取审议省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工作报告的基础上,开展专题询问。
前期经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集意见建议、暗访制作专题短片,会上,常委会组成人员直截了当地“麻辣”提问,省直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直面问题、坦率应询。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全省上下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拼”的状态开启下半年经济工作,开展营商环境专题询问将以营商环境之“优”促进经济大盘之“稳”、纾解市场主体之“困”。
助企纾困,如何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当前,稳市场主体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四川省已出台稳增长30条等政策文件,以减税降费、减免房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方式,推动助企纾困直达基层和市场主体。
援企惠企政策效果如何?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达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邓瑜华在调研中注意到,目前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但有的政策企业表示“不知道、没听说”,或者“听说了、找不到”;或者“找到了、看不懂”;或者“看懂了、不愿报”。在四川省人大经济委开展的问卷调查中,80家企业里面,只有一半知道某项政策,在知道政策的企业中,大多数又因为手续繁琐没有申请办理。
如何采取措施来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我们将聚焦多数市场主体关注期盼,通过直播解读、政策解读短视频、专场辅导等方式,帮助企业算好政策红利账。”四川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还将充分利用民营经济综合服务平台,加强政策归集和智能推送,变“被动查询”为“主动提供”。
针对政策兑现的“隐形门槛”,省市场监管局正会同省工商联对相关情况进行归纳梳理,近期将以任务清单的形式分送各市(州)人民政府、省级有关部门,推动各地各部门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尽可能减材料、减环节、优服务,争取具备条件的免申即享。
类似的问题也反映在退税减税上。
“政府拿出了真金白银,为什么企业获得感不强?”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经济委主任委员孙云现场提问。
四川省税务局相关负责人从符合条件的纳税人规模有限、对象精准聚焦、中小微企业单户退税减税金额较小等角度来剖析原因。
该负责人表示,税务部门将不折不扣宣传好、落实好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特别是留抵退税向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7大行业扩围的新政策,确保政策红利惠及更多市场主体。
市场环境如何确保公平竞争?
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是营商环境的重要内涵,能够为各类市场主体蓬勃发展创造更充足、更公平的市场空间。
专题询问会上,多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关注到招标、采购、融资等领域的公平竞争问题,并现场发问。
“一些企业反映,招投标领域的规避招标、挂靠投标、围标串标等问题,严重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合法合规企业希望从严整治、净化市场。”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巴中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映带来了企业的关心关切。
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20年以来,按照省纪委监委的统一部署,省发改委牵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会同省级相关部门(单位)深入开展系统治理,以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为切入口,突出规范权力运行、强化日常监管、加快全流程电子化等重点,持续净化招投标市场环境、匡正市场风气。下一步将持续深化系统治理,并清理防范限制排斥、“自设权力”等不规范行政行为。此外,远程异地评标、不见面开标等招投标领域数字化建设工作,也将减少招投标过程中人为干预。
“一些企业反映,有的政府采购项目,对供应商实行差别化、不公平的歧视待遇。如何保障各类市场主体都能平等参与政府采购?”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四川万和润沣集团董事长毛熠说出了市场中的不公平待遇。
“去年全省开展了政府采购备选库、名录库、资格库专项清理工作,今年又开展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专项行动,经过连续两年的专项治理,这种违反公平竞争的现象有了明显改观。”四川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还将常态化开展歧视待遇、差别待遇清理,保障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权利。同时通过构建覆盖全省的政府采购一体化平台,发挥数字监管的作用。
作为民营企业的代表,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四川金广实业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陈陆文提到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与国有企业相比,大多数民营企业贷款申请难、期限短、利率高。
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金融机构给企业提供贷款,利率和贷款期限由银行与企业根据行业政策导向、企业经营状况、资产质量、抵质押情况等诸多因素综合确定,不排除一些企业遇到超高于平均利率的情况。
为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将推动金融机构充分利用人民银行再贷款,向民营企业发放优惠利率贷款、信用贷款,并积极推动债券产品创新,引导资金流向优质民营企业。
如何规范执法?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也是对市场主体的最好保障。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是否遇到过行政执法部门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损害企业利益和法治营商环境不优等问题,是专题询问会上关切的重点。
“调研中,某个县的制鞋企业反映,环保执法中要求先停工停产,企业意见很大。请问有关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监管效能、规范执法?”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成都海光核电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陈文提出,一些企业反映,目前环保、安全、消防等各类检查、抽查比较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同时,检查、抽查中还存在以罚代管、任性执法等现象。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实施生态环境“包容审慎柔性”执法,采取告知、提醒、帮扶、教育、约谈等方式,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依法审慎采取罚款方式处理,完善企业首次轻微违法免罚清单。同时,用好技术手段,大力推行非现场监管,减少对企业的干扰,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针对水电气行业的不合理费用问题,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7月底将启动水电气领域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公布社会投诉举报热线电话。通过企业调查、媒体报道、明察暗访等多种方式,督促收费主体自查自纠、主动规范整改。同时,加强联合检查,实地开展抽查检查,坚决取消违规收费项目,对违规收费主体综合采取市场监管、行业监管、信用监管等方式予以联合惩戒,对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典型案例公开曝光,建立完善长效监管机制。
针对企业反复跑腿的问题,四川省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表示,将推进省级部门“应进必进”“一门办”“一窗办”情况纳入省政府“放管服”改革考核和“两书一函”制度,确保7月底前24个省级部门“应进必进”落实到位;开展个别“体外循环”部门专项整改,12月底前整改到位。围绕企业群众“全生命周期”的高频事项,把企业开办等“一件事”纳入综窗办理,在省级大厅设置重大项目服务专区,8月底前,将风电站等省级重大投资建设项目“一件事”纳入专区试运行,助推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审批落地。
“这是帮扶市场主体的长久之计!”四川省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是助企纾困的关键一招,也是稳定市场主体预期、提振发展信心的根本举措。专题询问始于“问”,但不止于“答”,关键在于“改”。接下来,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将持续做好整改落实“后半篇”文章,切实把询问意见和市场主体的愿望诉求转化为政策措施,把询问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效。
红星新闻记者钟茜妮
编辑柴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