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丨专业没有“天坑”,不妨把志愿选择权还给孩子
是选择理想还是选择现实,是选择挑战还是选择安稳,生活不会提供一个现成的标准答案。
眼下正是高校招生季,日前,武汉大学邓红兵教授公开发文为“天坑”专业正名,引发关注。
什么是“天坑”专业?原来,网传“生化环材”(即生物、化学、材料、环境等专业)被戏称为“天坑专业”,原因是这些专业学习难度大,实用性不强,未来就业很难有优势和竞争力,走科研道路也很难出成果,重要的是薪资水平普遍偏低。
作为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邓红兵老师当然有话要说。在他看来,部分家长把预期收入当作衡量专业好不好的唯一标准,这种状态“很不好”。
邓红兵老师的观点当然是有道理的。正如其所言,“没有差的专业,只有差的人”。无论什么专业想要学好,归根结底还是要看自身的努力和奋斗够不够。至于学成之后,能不能拿到高收入,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同样取决于各种因素。选好一个专业就能走上康庄大道的想法,显然是片面的。
更重要的是,“生化环材”相关专业正是国家急需又紧缺的专业。大学生的选择应该与时代共振。如果所有人都因为“钱途”放弃了基础学科的研究,这显然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年轻人,理应有这样的“大情怀”。
确实,在专业的选择上,不应该过于“短视”。一个专业是不是吃香,以后的前景如何,都是非常复杂的问题。在选择之前,不妨把目光放长远。
当然,这并不是说,要完全否定部分家长的想法和担忧。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孩子的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属于过来人的建议,并没有错。何况,收入、薪资还有工作的强度和困难程度,都是不能不考虑的因素。如果家庭条件并不优越或者有更紧迫的需求,在专业选择上有更现实的考量,这也无可厚非。
是选择理想还是选择现实,是选择挑战还是选择安稳,生活不会提供一个现成的标准答案。我们也不应该用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思维去做判断。说到底,这还是一个个人选择的问题。因此,不妨把去不去“天坑专业”的选择权还给孩子,让他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有人说,考大学的孩子毕竟年纪还小,还不成熟,可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应该郑重其事地把选择权交到他的手里。因为,即使走错了路、多花了一些时间,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愿意的,那么这段经历都会成为人生的财富。反之,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更有可能换来悔恨和苦涩。
不管是老师、家长还是我们这些局外人,只需要冷静、客观地给出一些建议就好。专业没有“天坑”一说,人生的选择也没有绝对的对和错,生活的道路终究是充满无限的可能性。孩子总会长大、成熟,今后的路总要靠他自己去走。既然如此,就放开手,放心让他去闯荡吧。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沪生
编辑尹曙光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