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议见丨“如果穷就不要出来”,侮辱游客的导游是行业公害

时间 • 2025-11-22 04:35:46
游客
旅行社
导游

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应是有关部门的应尽之责,决不能让不良导游玷污了各地清爽的旅游行业

近日,一导游辱骂、地域歧视游客的视频引发关注。在网传视频中,该导游称:“如果你穷,你在家里不要出来,出来就是你的错。”对此,涉事旅行社表示已在处理此事;青岛市市南区文化和旅游局发布通报,市南区立即成立调查组展开调查,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进行处置。

值得一提的是,7月18日,该旅行社就被青岛文旅局通报,显示其在7月上半月被投诉19件,主要问题集中在旅游团组的宣传行程与实际行程不符、不履行合同约定或退团、退定金等方面的纠纷。所有好坏,皆有因果,该旅行社劣迹如此,到底有没有把服务游客放在心里?涉事导游的言行,无疑又一次刷低了下限。

类似导游侮辱游客的现象并非个案,如此前一导游强制游客消费,并放出“花钱是上帝,不花是狗屁”奇葩言论,让人愤慨。这些导游因游客不消费或少消费,便恼羞成怒,置职业伦理于不顾,甚至对游客大放厥词,这无疑是旅游业的公害,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应是有关部门的应尽之责,决不能让不良导游玷污了各地清爽的旅游行业。

检索近年来相关导游侮辱游客的新闻,不少都冲上热搜,引发了网友的反感。毫无疑问,旅行社与导游强制游客消费,必遭游客用脚投票,不仅会敲掉自己的“碗”,更会砸掉同行的“锅”。在网络社会,所有的劣迹都有记录,游客只需稍稍查询,便能精准“避雷”,受损的终将是旅行社乃至当地的旅游业。也因此,每每出现类似事件,当地文旅部门积极回应并非仅是职责所在,也是为维护精心塑造的文旅品牌。

不容回避的是,近年来一些旅行社为吸引游客,各种低价团、免费游、返钱游层出不穷,这些花样百出的营销手段本质上都是“购物游”,即游客可能会在旅行途中被强制消费,从软性强制,到因不配合而演化为最终的硬性强制,脾气火爆的导游,动辄侮辱游客也就不足为奇了。

上梁不正下梁歪,为了吸引游客,旅行社构想出了种种诱人的营销手段,而导游无疑扮演了最关键的角色。那些长于唱白脸、PUA游客的导游,于旅游业是行业公害,但对于某些以商业利益为中心的旅行社,则成了“香饽饽”。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理适用于各行各业。旅行社并非公益机构,导游们也不是志愿者,在合理合情合法的尺度内引导游客消费,自然无可厚非,但这样的引导也需以游客们的自由意志为前提,而不是在看似合情理的灰色地带中,强制判断力差的游客盲目消费。

对于此类不良现象,宏观层面上,文旅部门应加大监督惩处力度,对各类不合理低价游重拳整治,斩断灰色利益链条,还旅游业一个公平透明的消费环境;在微观层面,这样的乱象终归是人的问题,整治作为旅游业公害的无良导游,还需要加强职业伦理教育、提升行业准入门槛、建立监管机制、完善游客反映渠道。

说到底,导游职业伦理提供的是其职业行为的“应该”,这样的“应该”,能向游客们描绘一副应然的出游景观。这样的“应该”,也应成为全体导游与旅游业为之奋斗的目标。

作者程博/重庆大学(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栏目立场)

编辑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