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年大修!新版新冠诊疗方案发布,为何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

时间 • 2025-11-10 02:06:14
病毒
病例

3月1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下称《新方案》)。距离试行第八版修订版2021年4月发布近一年,诊疗方案再次迎来大修。联防联控机制同时还印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转运工作方案(第二版)》。

红星新闻记者对比两版方案发现,修订的内容主要包括: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放宽出院标准、出院后健康监测期缩短、更新两个抗病毒药物、增加抗原检测等。

汕头大学病毒学专家常荣山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症状不明显,传染性不强,集中隔离可以大大节省医疗资源,减轻医疗工作者负担。

修订背景:

奥密克戎取代德尔塔成为主要流行毒株

国家卫健委的通知指出了修订的背景:当前,奥密克戎(Omicron)毒株已取代德尔塔(Delta)毒株成为主要流行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表现呈现新的特点,且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的新药物已相继上市,治疗经验和治疗手段进一步丰富。

《新方案》增加了对病毒变异的描述,并强调了Omicron的特征:现有证据显示Omicron株传播力强于Delta株,致病力有所减弱,我国境内常规使用的PCR检测诊断准确性未受到影响,但可能降低了一些单克隆抗体药物对其中和作用。

《新方案》还指出,曾接种过疫苗者及感染Omicron株者以无症状及轻症为主。有临床症状者主要表现为中低度发热、咽干、咽痛、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分类收治:

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

《新方案》最显著、最受关注的改变,是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不要求去定点医院治疗。

修订要点解释,这是根据各地反映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患者以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为主,大多不需要过多治疗,全部收治到定点医院会占用大量医疗资源”等意见,进一步完善病例分类收治措施。

3月15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表示,吉林疫情95%以上的患者是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焦雅辉还介绍,吉林省这次采取了分类救治的措施,就是把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以及有高风险因素的,集中收治在综合能力比较强的定点医院,其他的无症状感染者、轻型病例收治在其他定点医院以及方舱医院。此外,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上海等地的本土疫情中,无症状感染者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新方案》强调,相关集中隔离场所不能同时隔离入境人员、密切接触者等人群。隔离管理期间应做好对症治疗和病情监测,如病情加重,应转至定点医院治疗。

此外,《新方案》还规定,应当尽早收入ICU治疗的,由危重型病例扩展到重型、危重型病例,有高危因素且有重症倾向的患者也宜收入ICU。

常荣山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症状不明显,传染性不强,集中隔离可以大大节省医疗资源,减轻医疗工作者负担。

常荣山还指出,普通型和轻型分型的主要依据是影像学是否可见肺炎表现,而影像学检查是需要去医院的。由于影像学检查(胸片或胸部CT)对人体有一定伤害,轻型可能不再需要做。他建议推广便携式手指血氧仪,以指氧饱和度为依据,例如≤93%再去医院做CT。

出院后要求:

14天隔离改为7天居家

《新方案》还调整了解除隔离管理、出院后注意事项,将“建议出院后继续进行14天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修改为“解除隔离管理或出院后继续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并删去随访、复诊的建议。

常荣山表示,这同样体现了国家对于新冠肺炎认识的进步。他以国外政策举例,确诊阳性后居家隔离者基本7天内即可恢复自由活动。他还建议,可以辅以方便快捷的抗原、抗体检测,以确定是否可以解除健康监测。

出院标准:

Ct值降低至35

《新方案》调整了解除隔离管理及出院的标准,由“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修改为“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N基因和ORF基因Ct值均≥35,或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

修订要点解释,这是因为国内有关研究显示,处于恢复期的感染者在核酸Ct值≥35时,样本中未能分离出病毒,密切接触者未发现被感染的情况。

同时,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确诊的标准并未有类似修改。

常荣山表示,Ct值是显阳的核酸扩增次数,Ct值越低代表病毒载量越高,如15是一个比较高危的数值。各地诊断阳性通常采用40作为Ct阈值。35-40是一个灰区,被测者病毒载量低,传染性弱,是否代表阳性有争议。但35和40,即有2的5次方,即32倍的差异。

抗病毒治疗:

剔除原有药物,换成两种新药

在药物治疗方面,《新方案》把原第八版提到的抗病毒药物(α-干扰素、利巴韦林、磷酸氯喹和阿比多尔)全部剔除,改用国家药监局新批准的两种特异性抗新冠病毒药物:PF-07321332/利托那韦片(Paxlovid)和国产单克隆抗体(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两者皆适用于轻型和普通型且伴有进展为重型高风险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

辉瑞公司的新冠病毒治疗药物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即Paxlovid)是我国首个批准的小分子抗病毒药物,于2月11日被应急附条件批准进口注册。腾盛博药的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是我国首个获批国产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于去年12月8日被批准。

常荣山表示,两款新药是确定有效的。但对于单抗药物,要谨慎使用,其用量比较大,容易引起病人急性反应。

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则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从SARS-CoV-2感染者中分离出的重组中和抗体是最快速、最容易制造的被动给药免疫干预。目前,还有多款中和抗体类药物在研发中。

病例发现和报告程序:

增加抗原检测

《新方案》还优化了病例发现和报告程序。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进一步提高病例早发现能力。同时提高疑似病例诊断或排除效率,要求疑似病例或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者,立即进行核酸检测。

此前,3月11日,联防联控机制发布通知,为了进一步优化新冠病毒检测策略,提高早发现能力,决定推进“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的监测模式,增加抗原检测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

常荣山表示,抗原检测在需要大规模检测时优势明显,抗原检测不需要实验室条件、仪器和专业人员操作,方便快捷。

疫苗接种部分,《新方案》由“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降低发病率和重症率的有效手段,符合接种条件者均可接种”修改为“可以减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发病,是降低重症和死亡发生率的有效手段,符合接种条件者均应接种”。同时,符合加强针条件的也应及时接种加强针。

卢洪洲对此表示,病毒对两针疫苗接种发生了显著的免疫逃逸,疫苗无法再阻挡病毒的传播,但第三针核酸接种仍有显著效果。中国后续应该优化疫苗接种策略,发力吸入式核酸疫苗、长效核酸疫苗。

此外,《新方案》把重型/危重型高危人群中,原来的大于65岁老年人调整为大于60岁老年人。

红星新闻记者吴阳实习记者胡伊文

编辑柴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