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闻发布会:成都大运会高标准高质量筹备 所有场馆已具备办赛条件
今天(3月18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筹备工作情况。紧扣“简约、安全、精彩”办赛要求,成都大运会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各项筹备工作。会上介绍,成都大运会49座赛事场馆已经于去年4月全部完工,目前所有场馆均已具备办赛条件;此外,智慧高效的赛时运行体系已经构建,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成都大运会组委会还策划了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制定了妥善安全的疫情防控策略。
场馆具备办赛条件
已构建赛时运行体系
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筹备进展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张劲松/摄)
会上介绍,具备国际水准的49座成都大运会场馆中,有36座场馆由已有场馆升级改建。所有场馆目前均已经具备办赛条件,核心赛事场馆通过了19项各级各类赛事的测试检验。根据大运会组委会安排,4月至6月期间,成都大运会还将在这些场馆内举办篮球、排球、柔道、击剑、赛艇、游泳等项目测试演练,并将逐项进行总结盘点,持续整改优化场馆,让运动员们有更好的竞赛体验。值得一提的是,18处场馆通过“大运场馆惠民行动计划”向市民开放使用,全民共享的理念深入践行。
除了所有场馆硬件准备就绪之外,成都大运会构建了智慧高效的赛时运行体系。截至目前,赛区、场馆中心、大运村、开闭幕式运行中心、主媒体中心等运行团队已全部实现一线办公;竞赛总日程已经制定并发布,18个比赛的竞赛运行、成绩统计、体育展示、颁奖仪式、混合采访等流程也已做好了全方位演练。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成都打造了“智慧大运”体系,充分应用5G、8K、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建立起赛事信息系统、场馆智慧管理体系、大运村服务体系。
完善服务保障能力
策划多彩文化活动
为了让所有来到中国成都参加大运会的赛事人员有“宾至如归”的感受,成都大运会组委会不断提升完善服务保障能力,全力做好“吃、住、行”全方位保障。据介绍,考虑到参赛人员的营养需要和多样化需求,准备了不同风格的丰富食谱,其中包括兼具特色与国际美誉度的四川美食;在成都大学原有基础条件上“建改结合”的大运村,将成为赛时大家的温馨家园;出行方面,除了配套交通项目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之外,成都还规划了大运交通保障线路,为赛事提供安全、及时、高效的交通服务。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作为拥有2300年建城史的天府之国,成都自古就是一座开放多元、生机勃勃的现代都市。拥有都江堰、青城山、金沙遗址、武侯祠、杜甫草堂等名胜古迹的成都,也是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永久举办地。依托于优渥的文化资源,围绕“共同牵手,共创未来”主题,成都大运会策划和设计了富有魅力、充满乐趣的系列交流活动。届时在大运村内将举办“中国成都公园城市主题艺术展”,开展川剧、蜀绣、针灸推拿、中国书法、中国传统服饰等文化展示体验;此外还有包括智能健身舱、大熊猫XR合拍等一系列数字体验活动将丰富赛事人员的文化需求。
据介绍,成都大运会期间,组委会还策划了闭环运行下的城市参观等活动。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将充分让全球各地的青年深入领略中国风格、巴蜀特色。
目前,成都大运会已经有82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报名。为了保障所有参赛人员的健康,保障城市安全、市民安全,成都大运会遵循“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体要求,编制所有场所防疫《闭环管理手册》。接下来,组委会还将依据疫情形势新变化,科学合理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
红星新闻记者李博裴晗
编辑包程立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