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负面清单管川渝两地!最新纲要明确: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要求,双城经济圈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全面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格局。
▲三岔湖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推动生态共建共保。构建以长江、嘉陵江、乌江、岷江、沱江、涪江为主体,其他支流、湖泊、水库、渠系为支撑的绿色生态廊道;依托龙门山、华蓥山、大巴山、明月山等,实施森林生态系统休养生息和矿区恢复治理,共筑绿色生态屏障;推动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加强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打造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等举措,均在《纲要》中有所提及。
共抓生态管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联合调度,建立跨流域跨区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纲要》明确,加大国家和省级生态保护补偿资金对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支持力度,严格执行生态损害赔偿制度,试点推进生态敏感区生态搬迁。
川渝还将加强污染跨界协同治理,统一环保标准。《纲要》明确,有序制定修订统一的大气、水、土壤以及危险废物、噪声等领域环保标准。坚持一张负面清单管川渝两地,严格执行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硬约束机制。开展跨区域联合环境执法,统一管控对象的界定标准和管控尺度,共同预防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在治水治气等污染防治攻坚战上,川渝联防联控将推动跨界治理。
推进跨界水体环境治理,完善跨省市水体监测网络,建立上下游水质信息共享和异常响应机制。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建设跨省市空气质量信息交换平台,发挥西南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作用,实施联合预报预警,建立重污染天气共同应对机制,推进应急响应一体联动。
在探索绿色转型发展新路径上,《纲要》提出深化跨省市排污权、水权、用能权、碳排放权等交易合作,支持四川天府新区在公园城市建设中先行先试,开展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实施城市生态用地改革创新,探索建立公园城市规划导则、指标评价、价值转化等体系。
红星新闻记者钟茜妮
实习编辑向财霞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