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相处的智慧:换位思考|阡陌的述说

时间 • 2025-07-22 11:50:24
爸爸
别人
男孩
你的
述说

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包容。

有一次,朋友在家楼下的一家小吃店吃面。

当天正巧是节日,老板有些忙不过来,她等了很久端上来的面,都已经坨了。

饿了很久的她,看着眼前的面,不禁怒火中烧,当她正准备开口质问时,却忽然听见了孩子的哭声。

然后,她看着老板娘一路小跑着应付客人的催促,又要手忙脚乱地安抚哇哇大哭的孩子。

恻隐之下,她终究没有再说话,只是默默地把面放在原位,付款后离开了。

她说那一刻,她想起自己生活中的各种狼狈时刻。

于是说一句“算了”,既是对别人苦难的怜悯,也是一份推己及人的慈悲。

一位作家曾说过这么一段话:“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标志,就是发觉可以责怪的人越来越少,理由很简单,人人都有自己的难处,而你,不一定懂他们的生活。”

觉得凡事皆可原谅,这并非是变得世故,而是经历世事后的成熟。

就像医院里,年轻的护士不小心打翻了药盘,老人刚想开口指责,却想到自家刚刚参加工作的孩子,于是默默说了一句“没关系”。

很喜欢一句话,“世间所有的温柔,都是因感同身受而产生的。”

与人相处时换位思考,便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包容。

当你对别人温柔以待,别人也会赠你以春风。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男孩,高中时搬了新家,隔壁的男主人是位警察。

在他上高三的时候,这位警察因公殉职,留下了10岁的儿子和他的妈妈。

以前,男孩放学回家,从不带钥匙,都是到了门口就大声喊爸爸来开门。

可是当邻居警察过世以后,爸爸却让他自己带着钥匙,不要再喊爸爸来开门了。

男孩不解,问为什么。

爸爸说:“因为你每喊一次爸爸,都会提醒隔壁那个小男孩爸爸不在了的事实,我怕他心里不好受。”

真正善良的人,心里总是装着别人。

人活于世,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人与人之间最深度的连接,无非是试着换位,将别人放在心上。

有句话说:“常为他人撑伞,日后别人也会为你撑伞。”

因为自己经历过被大雨浇透的狼狈,所以不忍心看到别人被雨淋湿。

有人曾说:“我尊敬任何一个独立的灵魂,虽然有些我并不认可,但我可以尽可能去理解。”

与人相处的智慧,是学会换到别人立场去考虑问题。

文末点亮“在看”,凡事体谅,将心比心,方能长久赢得人心。

欢迎向《阡陌的述说》栏目写信

阡陌的述说|倾听你的述说

可以是关于生活上的琐碎

也可以是关于情感上的困惑

更可以是关于工作上的压力

我们来回答你的问题

希望收到你的来信

解答你的困惑

点击图片可进入

“喜马拉雅FM”-“阡陌的述说”栏目

作者|洞见·安娜贝苏

图片|图虫创意

视频摄像|徐豫

视频剪辑|应仁杰

主播|辛嘉宝

编辑|杨笛

责编|康轩山

主编|张玮

监审|钟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