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上万个“防疫泡泡”背后的27个服务专班
“从9月1号开始,我们入住工厂闭环管理,至今生产没有落下一环。”9月13日,成都天兴山田车用部品有限公司(简称:天兴山田)制造部部长钟明对红星新闻记者说。
▲天兴山田工厂内
此时距离天兴山田封闭运行已经过去了13天,负责生产、技术、运维、物流的681人24小时工作、生活在一起。
看似难,但实际上,封闭近半个月的天兴山田不仅秩序井然,还办成了几件大事。
其一,工厂在闭环状态下,达到几乎满产的状态,保证订单的稳定;
其二,在封闭期间,工厂对接相关政府部门,实现产业链物资跨区域互联。作为国内汽车产业链关键零部件生产厂商,每日有4-5车产品会从天兴山田发到省外。
类似的情况不在少数。最新数据显示,疫情期间,成都全市上万家企业实现闭环生产,相关部门组建27个服务专班坚守一线,确保防疫不松、生产不停、链条不断,175个重点项目及时启动闭环管理。
9月19日,经历了一轮持续近一个月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后,成都开始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与此同时,工业生产领域也提交了一份闭环生产答卷。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
此轮疫情防控工作中,成都始终高度关注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手硬。而眼下,复工复产正在进行,成都正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为推进经济发展稳中向好打下坚实基础。
封闭生产:
不到6个小时,各项保障物资全部到位
8月29日晚,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信息不断汇聚到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8月12日以来,已有超过20条传入链条,尤其是成都“8·25”本土疫情,分散传播风险大。
更快的病毒传播速度,要求更快的疫情防控响应。
9月1日,成都发布通告,除保障市民生活和城市基本运行的水、电、燃油、燃气、通讯、环卫、粮油肉菜供应等公共服务类企业,以及具备闭环生产条件、承担重要生产任务的工业企业外,其余企业居家办公。
第一批“防疫泡泡”随即在同一天启动运行。
几乎与政府发布的通告时间同步,倍特药业生产基地立刻启动各自的应急预案,闭环生产工作专班随之运转起来,防疫卫生、生产保障、生活保障等工作被逐一落实。
下午6点,倍特药业在成都的4个生产基地转为“闭环管理”模式,超过1000名员工驻守厂区,单日总产值可达近亿元。从各项保障物资准备就绪到人员悉数到岗,前后不到6个小时。
▲倍特药业双流生产基地开展“闭环管理”模式进行生产
在此之前,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也收到了成华区经信部门和龙潭管委会的防疫指导,提前进行了防疫部署,比如预备了原材料和最终产品安全库存,“至少能管半个月,为企业生产和销售做足准备。”
截至9月14日,整个成都共有1.48万家企业闭环生产,形成上万个“防疫泡泡”,75万员工以厂为家、抗疫保供,工业企业复工率达到65%,近八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
75万名闭环生产的员工,也得到了暖心照料。
在上一轮封闭生产的基础上,成都天兴山田车用部品有限公司特别注重员工的生活保障,比如,在安排宿舍时,着重考虑到如何减少三班倒员工上下班的相互影响,男女宿舍如何间隔等问题。
同时,洗漱问题也要跟上。上一次封闭时,有员工提出了洗澡不方便的问题,公司专门采购了一批简易喷头,尽可能满足大家的需要。
压力测试:
“如果生产停滞,会带来不小的影响”
封闭生产,也是一场压力测试。
走在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公司总经理潘锦功有些“甜蜜的苦恼”:上千万的出口订单很着急,日本、韩国的订单都在等着货。
就在闭环前的最后几个小时,公司抢送了一批价值600万元的发电玻璃出厂区。此后,为了生产效率最大化,公司临时组建了一支40人的生产团队,让部分负责人、技术骨干上一线,让工程师、核心管理人员坚守。
▲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倍特药业相关负责人也提到,目前公司在成都有多条产线,单日总产值近亿元,如果生产停滞,会带来不小的影响。
不仅如此。由于倍特药业生产的抗感染、心血管、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等多个领域的药品承担了药品保供的任务,“一旦产线停止运转,药品减产或将妨碍患者及时用药,对患者身体健康带来影响。”
“为了按时完成订单交付,我们有355名员工在岗生产。”戴卡凯斯曼成都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行政管理科科长李海旭表示,9月份,公司生产交付压力很大,需满足国内外超过20个客户、合计96款产品、总量接近70万件的生产交付任务,这也是公司成立以来交付量的新高。
▲戴卡凯斯曼成都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作为全国汽车产业链关键零部件生产厂商,天兴山田既需要上游原材料的供应保证来维持生产;同时,还要有畅通的通道,确保产品能运送到沿海车厂手中。对产业来讲,这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启动闭环管理后,天兴山田对接相关政府部门,实现产业链物资跨区域互联。每日,有4-5车产品会从天兴山田发到省外,保证下游厂商的供应。
城市保障:
27个服务专班的细节服务
9月3日8时53分,华西医院温江检测方舱实现正常接电、送电。
这背后,是成都市经信局、成都供电公司、温江经信局、温江供电公司克服重重困难,多方协调沟通,经过7小时连夜奋战,顺利完成华西医院温江检测方舱临时电源搭接工作。
封闭生产并不是企业的单打独斗。相应地,成都在物流中转、物资储备、应急场所建设等方面,为企业提供相应的保障。成都市经信局总工程师代兰表示,工业企业复工率达到65%的背后,是成都市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和工业发展而采取的“防疫泡泡”模式。
“防疫泡泡”模式即为封闭生产,是来自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经验。随后,这种模式被应用到城市管理、企业运行领域。今年年初出现疫情后,上海市对企业采取了闭环或半闭环运行管理措施,保障了工业生产。
自9月1日起,成都市相关部门组建了27个服务专班,做好企业服务保障工作,为企业协调解决通行证办理、上门核酸检测、供应链保障、员工后勤服务等事务400多项,推动“防疫泡泡”落地落实。
城市所做的事情其实非常细节。
比如为保证油气供应,成都市经信局组织中石油、中石化启动供应保障应急预案,建立便利店商品分层级预警机制,在全市重点加油站、加气站为防疫应急、重要民生车辆开辟“随到随加、优先保供”的绿色保供通道。此外,成都还负责解决闭环管理员工住宿问题,组织采购折叠床、帐篷、床垫等生活物资……
快而精准、快而有序、快而有效、快而富有人情味的防控措施,为企业复工复产发挥重要作用。
天兴山田就提到,此次疫情以来,跨区域流动的政策平稳有序。
“目前公司的运输车辆和人员,获得了通行证的保障。”公司负责人说,运输不再是困扰,近十几天里,下游企业慢慢从担忧变得有“安全感”,“甚至有的客户还提出,疫情后邀请我们为他们介绍在成都封闭生产的经验。”
9月18日,成都市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宣布从9月19日零时起成都市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单位等恢复正常工作秩序和生产经营。
如今,企业的复工复产工作已按下了“快进键”。稳住经济底盘,无论是城市,还是城市里的企业,都在冲刺中。
红星新闻记者邹悦
编辑谭王雨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