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二本学生》连载:沉甸甸的父爱,从未离开
(图片来源:千图网)
“阡陌的述说”即日起开始连载文学作品啦!
本期连载的是《我的二本学生》
作者:黄灯
“看见他们”
“看见更多的年轻人”
梁鸿贾樟柯韩少功
—特别推荐—
“哪怕二本院校的孩子”
“还是可以通过教育改变命运”
中国二本院校的学生
从某种程度而言
折射了中国最为多数普通年轻人的状况
他们的命运勾画出中国年轻群体
最为常见的成长路径
阡陌的诉说2022.12.07阡陌的诉说2022.12.07
13:15未知来源
播放
阡陌的诉说2022.12.07音频:00:0013:14后退15秒倍速快进15秒
(
第二章
)
(
作业二:父爱
)
阡陌的述说
01
以前,父亲在我的心中只有一个形象:蛮横、暴躁、倔强得像头西班牙蛮牛似的“屠宰户”。
任由他怎样疼我,就是唤醒不了我内心对他的爱。因此,对他总是心存不服的我老与他对着干,口角和被揍成为我和他相处的特别方式。然而,我却身在福中不知福。一直到了上大学的年龄,离开了家,离开了父母的“保护伞”,离开了那份关怀备至的爱以后,我才翻(幡)然醒悟:原来沉甸甸的父爱就在身边,只是一直被我忽略、扭曲甚至蹂躏。
(图片来源:千图网)
02
“还要赶回去上班,我坐下午两点钟的车走人了。”父亲一边在房间里收拾衣物,一边在耳边开始喋喋不休地叮咛。父亲即将离去,回到家乡,而留下我一个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开始我的大学生活。
一股不舍与惆怅油然而生。“爸,我送你吧。”我们走在新生大军还没来报到的宁静的校园里,彼此无语,但喧哗的沉默却将我们重重包围。“不用送了,快回去吧。”父亲的一句劝阻划破了空气中的沉默,随即背着重重的行囊转身离去,把我一个人晾在那。我想跟上去,但双腿却像被灌了铅似的,不能动弹。父亲一直移动的身影忽然停了下来,向我挥手示意我回去,我却注意了,看到了他挥动着的手下那湿润的双眼。一股暖流在我的体内流动、回荡,直击内心最软弱的部分。父亲的身影逐渐模糊了,强忍的泪水在眼眶里流转良久后终于像断了线的珍珠,洒落了满地。父亲虽然走了,却留下了太多的牵挂和不舍。
半年的学习生活终于过去了,回家的列车载着我们奔向那个让我们日思夜想的家。虽然我已多次劝阻,但父母还是坚持来接我。“你行李多,下了车就一动不动地站在那,我去找你,要一动不动哦!”父亲以下达命令的口吻对我说。不一会儿,车终于停了,我费了好大劲才把行李搬下车。我站在那,用疲惫的眼神向四周张望了一下,被包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心想他们肯定找不着了。正在此时,不远去(处)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步履蹒跚地向我走来。“囡。”父亲边跑边冲着我喊。晚风将他的皮大衣都吹掀了,蓬乱的头发让他顾不上梳理。我就像被定了格似的木在那,凌冽的寒风与来自父爱的温暖交汇在一起,让我全身像过了电似的,从头皮到脚底的毎个穴位都被深深地冲击着,感动着。我不禁惊呆了:父亲气踹(喘)吁吁地站在我面前,岁月的痕迹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生活中的奔波劳累让父亲面容中堆满了憔悴、苍老,已超出了我意料范围。父亲在我离家前就已掉了牙的位置还是空空地设在那,在绽放的笑容中显得滑稽。
(图片来源:千图网)
03
作者朱洁韵,2005级文秘二班的专科生,也是我们学校2005年升为本科后,招收的最后一届专科生。在教《经济应用文写作》这门课时,为了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我借鉴中山大学中文系的经验,布置学生完成一定量的写作任务,其中专科生一学期要求完成二十篇,包括课堂的作文练习。《父爱》就是她作业完成后交上来的一篇,在所有写父母的作文中,她的叙述,“父亲在我离家前就已掉了牙的位置还是空空地设在那,在绽放的笑容中显得滑稽”,让我感动了很久。但今天,当我读到“父亲虽然走了,却留下了太多的牵挂和不舍”时,内心再一次翻滚起和她见到的最后一面,深感时间就在不动声色中消解一切。她是一个要强的女孩,在宿舍和同学的关系并不太好,在《我的大一》中,她曾坦言,“从人际交往特别是与室友相处这一块而言,我的大一是黯淡而心酸的”。
但今天,当我读到“父亲虽然走了,却留下了太多的牵挂和不舍”时,内心再一次翻滚起和她见到的最后一面,深感时间就在不动声色中消解一切。她是一个要强的女孩,在宿舍和同学的关系并不太好,在《我的大一》中,她曾坦言,“从人际交往特别是与室友相处这一块而言,我的大一是黯淡而心酸的”。
父母带她去了一家小医院,依旧当作普通的病情治疗,吃了两周的中药,没有任何效果,直到晕倒,才转去大医院。一拍片,是脑瘤,第一次手术切片,确诊为恶性。因为年轻,手术恢复还不错,没几天就可以在病房活动。父母没日没夜陪着重病的独生女儿,洁韵不忍心打扰劳累至极的父母休息,一天晚上,坚持独自起床上厕所,重重摔了一跤,过了两个月,脑瘤再次长大,做了第二次手术。
我记得最后一次去看她,在约定好时间后,她和家人从另外一个电梯口,先于我到达楼下的小花园。夕阳中的余晖,照着她苍白但依然闪烁青春光泽的脸庞,她愉快地频频向我挥手,仿佛往昔下课后例行地向我道别,我一时产生错觉,竟然以为一切都会好起来。到达病房后,那个被他形容为“蛮横、暴躁、倔强得像头西班牙蛮牛似的屠宰户”的父亲,脸庞如刀刻般的线条分明,神情弥漫着惊人的冷静,他在女儿床前忙前忙后,孩子灿烂的笑脸,给了他最后的希望,仿佛从来没有接受女儿的病情真相。面容娟秀的母亲,陪坐一旁,无论如何都难以克制绝望的情绪,脸上的泪水,总是无法擦拭干净。洁韵是他们的独生女儿,夫妻俩曾在一家工厂上班,随后又纷纷下岗。三年前考上大学的孩子,曾是一家人全部的希望。但临近毕业,活蹦乱跳的女儿,只能躺在病床上。在父母双双下岗后,我无法想象洁韵家里具体的生活来源,但面对她的倔强和好强,我突然理解了一个女孩的成长逻辑,突然懂得一个女孩有机会迈进大学校门后,想狠命改变家庭命运的急迫。
(图片来源:千图网)
2008年12月27日凌晨,洁韵离开了这个世界,奇迹没有发生。她没有参加毕业合影,走进社会刚刚半年,年轻的生命戛然而止。她的课堂作业,始终放在我最重要、最珍贵的角落。抽屉里留下的拙朴文字,显示她曾和我共处同一个课堂,曾在教室的欢笑中闻过玉兰花香。
我此后再也没有打听过洁韵的父母,那个失去女儿的湛江下岗工人家庭,我曾经在医院见过他们最绝望、最无助的一幕。一个家庭的悲剧,像一出静默的黑白哑片,早已越过十年的光阴。残留在作业本上的青春印记,如不显眼的水印。但我总是记起那双穿越电梯,到楼下接我的眼睛。
明天仍是《我的二本学生》第二章
有关作业三:《十八道题》
中国矿工面临着什么样的命运?
为什么农村教育远远落后于城镇教育?
期待明天的分享
作者:黄灯
“二本学生作为全中国最普通的年轻人
他们是和脚下大地黏附最紧的生命
是最能倾听到祖国大地呼吸的年轻群体”—黄灯
未完待续
读书品人生
下一期我们在这等候您
欢迎向《阡陌的述说》栏目写信
阡陌的述说|倾听你的述说
可以是关于生活上的琐碎
也可以是关于情感上的困惑
更可以是关于工作上的压力
我们来回答你的问题
希望收到你的来信
解答你的困惑
注:以600字为限,可以尝试在300字内完成一个情感问题发邮件,我们将会择优选择回答。请以电子版形式发送至邮箱jjsn2207@126.com。
点击图片可进入
“喜马拉雅FM”-“阡陌的述说”栏目
来源|《我的二本学生》节选
作者|黄灯
主播|李海洋
编辑|谢灵慧卉
责编|康轩山
主编|张玮
监审|钟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