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局复盘9月气候特征:南方3次区域性暴雨影响1.2亿人口,2次高温过程影响5.5亿人口

时间 • 2025-11-12 16:30:13
9月
过程

9月29日,中国气象局召开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肖潺对9月我国总体气候特征进行了回顾总结。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肖潺图据中国气象局官网

据肖潺介绍,9月以来,我国气候特征是高温少雨。全国平均气温18.1℃,较常年同期偏高1.0℃,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高。其中,全国有91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或持平秋季极值,其中新疆托克逊(42.6℃)超过40℃。

此外,全国平均降水量达到47.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24.1%,为历史同期第三少。全国共有21个国家气象站日降水量突破9月极值,其中山东福山(167.0毫米)、辽宁皮口(157.9毫米)等13站突破秋季极值,云南泸西(181.6毫米)突破年极值。

肖潺在会上指出,9月以来我国主要天气气候主要有4大特点。其一,长江流域干旱维持或发展。肖潺表示,受降水少、气温高影响,今年夏季长江流域发生严重夏伏旱,9月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仍持续少雨,大部地区气象干旱持续,遭受夏秋连旱。

其二,9月全国发生3次区域性暴雨过程。肖潺介绍称,9月以来,我国南方出现了3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其中9月15-16日的暴雨过程综合强度达到中等强度,覆盖国土面积19.9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1.2亿。

其中,上海、吉林、山东、江苏、浙江、辽宁等地出现强降雨,多地累计降水量超过100毫米,其中山东栖霞站累计降水量达到262.4毫米。但8日、20日的两次暴雨过程则缓解了西南地区东部和华南北部的旱情。

其三,南方发生两次高温过程。肖潺指出,9月以来,我国南方出现了两次区域性高温过程。其中9月5-13日的区域高温过程综合强度达到特强,覆盖国土面积143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达5.5亿,影响范围内有229个站达到或者超过37℃,其中贵州沿河站达到40.3℃。

“这两次高温过程加剧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象干旱,增加了当地的供电压力,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负面影响。”肖潺说。

其四,全国共发生两次冷空气过程。肖潺提到,9月以来,我国发生了两次冷空气过程。其中19-21日过程综合强度达到强等级,影响区域主要在东北、内蒙古等地,东北大部分地区、内蒙古东部降温幅度在10℃以上,其中吉林大部、黑龙江南部、内蒙古东部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达14℃以上。

据悉,9月全国共发布预警信息2.2万条,其中,干旱预警信息同比增加400余条,森林火险增加62%。

红星新闻记者杨雨奇张炎良北京报道

责编邓旆光编辑郭宇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